近日,体育博彩网站
院长助理、产品设计系主任梁峭,为初入大学校园的“萌新”们带来了一场有深度、有温度、有启发的分享交流。
梁峭老师以自身独特的“工科生”背景为例,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份别样的成长地图。他开篇即点明核心:“工科生和艺术生的界限并非绝对,对设计的兴趣与主动学习,才是突破标签的关键。” 他引导新生思考三个贯穿大学四年的核心问题:如何度过大学生活?设计专业究竟是什么?为何选择产品设计?以此启发大家建立主动探索的“破局”思维。
针对“设计是什么”的初阶疑问,梁老师通过两个IF奖经典案例,生动阐释了“设计即问题求解”的本质。他强调,优秀的设计能以极简方案精准解决用户痛点,“小设计也能解决大痛点”。这彻底扭转了“设计=美工”的片面认知,将大家的视野从单纯的造型美学,引向更本质的“为用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”的思维轨道。
在破除误区的基础上,梁老师进一步勾勒出设计的广阔价值维度。他结合工业革命与商业案例指出,设计远不止于让产品变美。“当技术趋同,造型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手段”,但设计更致力于解决功能、生态、商业等跨领域问题。他鼓励新生打破“我是艺术生就不懂技术”的自我设限,拥抱设计作为交叉学科的无限可能,实现从单一技能向为产品、用户和社会“多维赋能”的价值跨越。
面对新生对未来学业竞争的普遍焦虑,梁老师给出了11条核心学习建议,其内核是引导大家“向内生长”。他恳切地呼吁大家正确看待“优秀”,不必盲目追逐保研,真正的重点在于“四年内学到真本事”。他强调,一份优秀的作品集或一个有分量的设计奖项,其价值不逊于高绩点,鼓励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,积累真实的能力。
在问答环节,针对“AI冲击”这一热点,梁老师的见解则将挑战转化为机遇。他指出,AI的普及正迫使设计师向更高层次思考。同学们应主动学习主流AI工具,将其变为得力助手,同时更需关注多学科交叉,持续更新知识体系,从被动应对技术变革,转向主动学习并最终驾驭新工具。

活动现场

系主任梁峭老师发表讲话(一)

系主任梁峭老师发表讲话(二)

学生认真听讲